弟兄姊妹,今天要與大家一同讀《提摩太後書》第二章第二十二節:「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」這節經文提醒我們,信徒在屬靈生命上,不僅要離開惡的試探與引誘,更要積極與愛主清心的人一同追求屬靈的生命長進。
回想《創世記》中始祖犯罪的情景——當夏娃面對蛇的引誘時,若當時亞當與她同在,她或許不至於那麼容易跌倒。同樣,我們在屬靈生活中若常獨自行走,而少與弟兄姊妹一同追求、彼此扶持,就更容易軟弱、跌倒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若你近來覺得靈裡疲乏、脾氣易動或常陷入試探,或許問題正出在「孤單的信仰」——缺乏與主同行,也缺乏與弟兄姊妹一同成長。
信仰之路從來不是孤軍奮戰。《聖經》中但以理與他的三個朋友——沙得拉、米煞、亞伯尼歌——就是最好的榜樣。他們在波斯王國的異鄉一同持守信仰,不向偶像屈膝,彼此扶持、互相激勵,因此成為榮耀神的人。若但以理獨自一人,他或許也會受動搖,但他們四人一同追求、同心持守,成為彼此信心的力量。
所以,信徒必須建立屬靈的夥伴關係,多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、查經、追求神,讓彼此的生命相互激勵。這樣的同行,能使我們的信心得以堅固。
保羅在經文中提到「逃避」,這個詞似乎讓人覺得軟弱,但聖經教導的「逃避」並非懦弱,而是屬靈的智慧。聖經多次勸誡信徒要逃避罪惡的環境,如逃避拜偶像、逃避淫亂、逃避情慾與試探。逃避不是退縮,而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軟弱,願意依靠神,因此選擇遠離能使我們陷入罪中的境地。
讓我們想起《創世記》中約瑟的榜樣——當他面對主人之妻的引誘時,立刻轉身逃離,甚至連外衣都來不及拿走。約瑟深知自己的軟弱,明白若停留其中,便會犯罪得罪神。正因他懂得逃避,才保全了清白,蒙神悅納。
同樣地,當我們面對能引誘自己犯罪的環境時,不要逞強,也不要與試探「周旋」,而要立刻離開,遠避惡境。
這裡有一個小故事:在非洲的草原上,有一隻大羚羊與牠的幼子正在覓食。此時,一隻獵豹正悄悄潛伏在遠處,準備伺機而動。當牠猛然衝出時,大羚羊立刻發現危機,對小羚羊大喊:「快跑!向前跑,不要回頭!」小羚羊照著父親的指示,加快腳步,緊緊跟隨在父親身後。獵豹雖然速度極快,但衝刺一段路後體力衰竭,最終放棄了追捕。兩隻羚羊成功逃生。
到達安全地帶後,小羚羊問父親:「為什麼我們不反擊獵豹呢?」大羚羊笑著回答:「孩子,我們若與牠對抗,只會更快變成牠的晚餐。唯有承認自己的弱小,奮力逃跑,才有生機。」
這故事對屬靈生命有深刻的啟示。屬靈的爭戰也是如此——唯有認清自己的軟弱,全心依靠神,並勇於逃避試探,我們才能得勝。試探如同那兇猛的獵豹,而信徒若敢於「認輸」,承認自己不能靠己力抵擋,就能在神的保守中得勝。
弟兄姊妹,我們有主作為堅固的避難所。當誘惑臨到時,不要試探自己的力量,也不要停留觀望,只要堅定地逃離,緊緊依靠主。主必保守我們,使我們最終得勝。
願主幫助我們,都成為逃避罪惡、追求公義、信心、仁愛與和平的人;並與清心跟隨主的弟兄姊妹同行,一同奔走屬靈的道路,直到得著最後的勝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