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 (76):堅持,是靠神的恩典與能力


今天與大家分享的聖經經文是希伯來書第三章第十四節:「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,就必在基督裡有分了。」

相信我們每一位信徒都極其寶貴,能夠在基督裡有份,享受與主同分享的一切滿足、喜樂與榮耀。然而,並非所有基督徒都能真正經歷與主同在、聯合生活的喜樂。這主要是因為起初的確實信心沒有堅持到底,導致信仰的失落。

我們常見許多弟兄姊妹剛信主時充滿榮耀與喜樂,但隨著時間推移,漸漸成為僅僅參與週日聚會的「週日信徒」,或只是按慣例參與,缺乏熱忱。有人或許認為這是因為面臨困難多、缺乏弟兄姊妹的支持,或是某些聚會環境不適合,但這些並非根本原因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信心出現了問題。

有些人會說自己仍然有信心,但事實是許多人並不明白真實的信心是什麼。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與神親密的關係上,是對神的完全信任,是在經歷並享受祂的同在,而非只是口頭上說「我信」。因此,經文中強調「將信心堅持到底」,意涵是靠著神的大能,而非僅憑自己的意志力去持守。

我們能否深切享受到主的同在與供應,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持續花時間親近主。弟兄姊妹,我們必須堅持到底,成為親近神的人。希伯來書中至少三次強調要堅持信心,我們唯有倚靠神的能力,才能持守到底。

這裡分享一個故事:在美國一所大型醫院,有一位資深名醫正在為一名病人進行開腹手術。一位新來的護士負責遞送手術器械,手術完成後準備縫合傷口時,護士突然叫停手術。在場的人十分驚訝,因為這位名醫向來準確無誤,護士的舉動令人意外。

原來護士按照規定核對紗布數量,她準備了12塊紗布,但現場僅剩11塊,明顯有一塊未被取出,必須停止縫合以找出該紗布。醫生起初堅持已經全部取出,但護士堅持不放棄核對,反覆表示必須有12塊紗布。最終,醫生坦言願意承擔後果,但護士依然不讓步。

在確認紗布被醫生收起後,醫生微笑稱讚她說:「你將來無論去哪裡,都會成為一位很成功的護士。」這是對她堅持到底的稱讚。

弟兄姊妹,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難、新的環境、新的工作,或加入新的團契,遇到新的弟兄姊妹,我們都必須堅持,做一個親近神的人,持續來到主面前,也要持守神在教會裡的心意,即堅守與弟兄姊妹合一相愛到底。這樣的堅持,並非靠我們自己的意志,而是靠神所賜的恩典與能力。

因此,願我們無論身處何地,都成為忠心且得勝的基督徒,能完成神的旨意,在神的工場中有份,有價值。弟兄姊妹,讓我們一起努力,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。愿主祝福我們!


故事 (75):平安的心是我們生活的基礎


今天與大家分享的聖經經文是詩篇第二十七篇第一節:「耶和華是我的亮光,是我的拯救,我還怕誰呢?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,我還懼誰呢?」

這節經文提到神是我們的亮光。我們都明白,光能照亮黑暗,驅散陰霾;同樣地,神能光照我們的人生,消除我們心中的黑暗與困惑。當神成為我們的光時,我們還有什麼可懼怕呢?回望人生,最令人懼怕的,往往是前路未卜、跌倒黑暗,甚至陷在過犯之中。然而神是我們的光,使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,也指引正確的方向,因此我們最需要的正是神自己。有了祂的同在,實在無所畏懼。神不僅照亮我們,更會伸手拯救我們。

凡是不敬畏神的人,心中常存各樣懼怕:怕人、怕環境、怕失敗、怕寂靜、怕疾病,甚至怕死亡,對未來缺乏信心,不知所措。但敬畏神的人卻無懼一切,因為神是我們性命的保障。這裡不單指祂救贖我們,更指祂作我們生命全程的保護者,使我們能憑着祂去經歷與跨越人生的種種難關。因此,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懼怕呢?

事實上,這節經文自十六世紀起,成為牛津大學的校訓,在校徽的拉丁文上正刻寫着這段話:「耶和華是我的亮光。」

有一個故事這樣說:有一隻老鼠,終日愁眉不展,原因是牠極度害怕貓,每次看見貓便渾身顫抖。一位魔術師見狀,便施法將牠變成一隻貓。然而,變成貓之後,牠又開始懼怕狗。魔術師再次起憐憫心,遂把牠變成一隻老虎。可是,成為老虎後,牠卻又擔心獵人的出現。最後,魔術師把牠變回原形,老鼠便困惑地詢問原因。魔術師無奈地回答:「無論我怎樣改變你的外表,都無法消除你內心的懼怕,因為你恐懼的事物始終存在。唯一能幫助你的,是你自己克服內心的恐懼。否則,境遇再怎樣變化,也無濟於事。」

弟兄姊妹,無論我們處於什麼環境或人生階段,都有可能遇上令人懼怕的事情。但我們所真正需要的,不是外在一切恐懼的消失,而是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。正如這節經文所說,神是我們的亮光,只要我們倚靠祂,得着祂同在,每一天的生活都能無懼無懼。事實上,魔鬼正是想方設法使我們陷入恐懼,失去平安的心;一旦我們不再平安,就容易心思亂、不能安穩,亦難以享受神所賜的喜樂。

因此,平安的心是我們信仰生活的基礎,也是生命的底線。每一天,我們都需要保守自己有一顆平安的心。若有過犯,應及時悔改;若心思受到擾亂、失去平安,惟一的方法就是立刻來到主面前,倚靠祂,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禱告:「主啊,救我!」也能使我們遠離不安和恐懼,重新得力。這同時也是開啟與主親近的門徑。

願你天天享受從神而來的平安與因神而得的喜樂。願主親自賜福你。


故事 (74):好好保守自己的心

今天與大家分享的聖經經文是箴言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八節:「人不制伏自己的心,好像毀壞的城邑,沒有牆垣。」

這節經文提醒我們,若一座城四面沒有城牆或防禦設施,便極易遭受敵人的進攻;同樣地,若一個人放任自己的心,不加以約束,就如同一座毀壞、毫無防護的城邑一樣,容易內外交困,受到各種攻擊。因此,我們的內心是否能得以謹守,是極其重要的。若不能自我約束,便很容易在生活各方面受到挑戰和打擊。

弟兄姊妹們,我們應當好好保守自己的心。許多時候,我們以為困難源於環境,其實真正的問題往往出自我們的內心。當人心先放棄、心態出了問題,就會影響對事物的態度,甚至關乎事情的成敗。在屬靈的爭戰當中,我們的心思意念便是與魔鬼爭奪的重要戰場。因此,箴言提醒我們,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發出。

有一個故事這樣說:有一位女兒向父親傾訴,覺得生活處處充滿困難,剛解決一個問題,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,令她感到十分疲憊。父親是一位廚師,他帶女兒到廚房,準備了三鍋沸水。第一鍋放進紅蘿蔔,第二鍋放進雞蛋,第三鍋則放入咖啡粉。二十分鐘後,父親關掉火,將紅蘿蔔、雞蛋和咖啡分別取出,並請女兒觀察。她發現紅蘿蔔變軟了,雞蛋去殼後變得堅硬,而咖啡粉則釋放出香氣,令整鍋水都改變了顏色和氣味。女兒不解其意,父親便解釋:紅蘿蔔原本堅硬,經高溫後變軟;雞蛋原本脆弱,經煮後裡面變得堅硬;咖啡粉則在高溫下改變了周圍的環境,散發香氣。三者同樣面對逆境(滾水),卻各自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。

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身處同一現實和困難之中,人的反應卻因心態不同而各有差異。有人因為壓力而由剛強變得軟弱,有人則在壓力中變得堅強,更有人反而能影響環境,帶來積極的改變。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環境或過去的事實,但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態度,把握當下,努力盡本分。雖無法控制他人、左右天氣、改變容貌,但我們可以主動展現歡顏,調整心情,讓每天過得積極且充滿力量;只要我們願意講心思交託給神,倚靠祂改變自己,便能從容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與挑戰。

願主賜福我們,使我們的心向著祂,為祂而活,並在每一件事上都能享受其中的恩典與喜樂。

故事 (73):將優勢交託主,凡事倚靠祂

今天與大家一同研讀的聖經經文是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十二節:「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,須要謹慎,免得跌倒。」

這處經文提醒我們,不可自滿,也不可自誇。當我們自認已經站立得穩時,更要時刻警醒謹慎。換言之,若我們不加以謹慎,忽略自身處境,未有察覺周遭的危險,沒有反省自己是否有倚靠神,便很容易陷入試探,最終跌倒。正如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時,百姓同聲應允:「凡耶和華所說的,我們都要遵行。」他們滿有自信,以為自己必能遵從神的命令。然而,從他們在曠野的經歷可見,他們未能實行自己所承諾的話語。

同樣,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也自信於自己的屬靈恩賜與知識充足,因此保羅特別提醒他們,切勿自高自大。若以為自己已經站得穩,在屬靈道路上無所動搖,但卻忽略承認個人的軟弱與對主的倚靠,這樣在環境困難、仇敵攻擊之下,反而最容易跌倒。弟兄姊妹們,我們都要時刻警醒自己的行事為人,有時即使是微小的事情,稍一不慎便會中了仇敵的詭計。因此,我們的心靈要保持敏銳,洞察仇敵可能無孔不入的攻擊。而真正的屬靈敏銳,乃是在於每日親近主、與祂同行,自然便能明白主的心意和帶領。

有一個故事這樣說:有三人一同出遊,一人帶了雨傘,一人攜帶拐杖,另一人則手無寸鐵。他們一同去登山旅遊,回程時下起了大雨,結果帶著雨傘的那位,反而衣服濕透;拿拐杖的那位,則因地滑不慎跌倒,滿身泥濘。至於空手的那位,卻安然無恙。為何會如此?原來,持雨傘者自以為有遮蔽,無懼風雨,故未加留神,結果仍被大雨淋濕;手持拐杖者自信能急步走完旅程,卻忽略了地面的濕滑,最終跌倒;反而空手者因知道自身沒有倚靠,更加小心謹慎,遇上大雨會找地方暫避,見地滑便格外留意,反而平安無事。

這故事提醒我們,許多人因自身某方面的優勢、經驗或才幹,而掉以輕心,忘記仍需謙卑地倚靠神。事實上,我們的一切才情、聰明與能力,都是神所賜。若能將這些優勢交託主手,凡事倚靠祂,反而可以得勝有餘。

因此,弟兄姊妹們,讓我們在一切事上謹慎自守,常常謙卑在主面前,全心倚靠祂。如此,我們必能靠主得勝。願主親自賜福我們每一位。


故事 (72):強還是弱,最重要是倚靠神


今天與大家共讀的聖經經文是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第九節:「他對我說: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因此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」

保羅在述說自己人生經歷時,特別提到自己的軟弱。然而,他並不以軟弱為恥,反而以此誇口,因為正是在軟弱之處,他深知需要倚靠神,並經歷基督能力的覆庇。簡言之,就是當他無能為力之時,他深信神是那位全能者。人往往在感到自己不能愛神、不夠力量時,是否曾想過,連愛神這件事,也需要倚賴神的幫助?實在寶貴的是,保羅的總結是:神的恩典是足夠的,祂的能力更會在人的軟弱當中顯得完全。因此,我們毋須畏懼自己的軟弱,正因我們有限無力,才更要在這些方面求主幫助。你會發現,正是在那些「不能」之處,我們能逐步進步、改變且得以剛強,也更能彰顯神的榮耀,顯明祂完全的能力。

有一個故事:有一名十幾歲的男孩在車禍中失去了左臂,卻希望學習柔道。他因身體殘缺,學習過程比常人艱辛許多。他十分認真,鍥而不捨地練習,但在六個月努力後,發現老師卻只是反覆教他一個動作。他忍不住詢問是否可以多學一些招式,老師卻堅持要他將這個動作練至純熟。男孩雖然不太明白老師的用意,但仍選擇相信並繼續努力。不久後,老師帶他參加柔道比賽。在比賽中,他憑著那唯一學會的技巧,屢次過關,甚至最終奪得冠軍。回程途中,他問老師,為何僅憑單一招式便能勝出?老師解釋說,第一,這個動作本身極為困難,而他因勤奮練習,已掌握得非常純熟;第二,對手破解這招唯一的方法,是抓住他的左手,但他恰好失去了左臂。男孩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失去左臂的殘缺,正正成為致勝的關鍵。由此可見,人在自己軟弱、不能之處,反而可能蘊藏著勝利的契機。

弟兄姊妹們,只要善用強還是弱,最重要的是常常倚靠神神所給我們的一切,即使自身有軟弱之處,仍能從中看見神特別的祝福。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、有限的地方,但神奇妙的作為,能夠在我們的軟弱中賜下意想不到的力量。因此,正是在我們「不能」的領域裡,最可能經歷勝利。相反,當我們自以為強、以為自己很有能力而不懂得依靠神時,那些地方或許正是我們容易失敗之處。

無論我們自覺能力。祂是我們力量的泉源、我們的山寨、我們的拯救。願我們今日每一刻都懂得倚靠祂,無論面對任何事,都以祂為倚靠。願主親自賜福我們。


故事 (71) :廉頗與藺相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弟兄姊妹,今天與大家一同研讀的聖經經文為彼得前書第五章第五節,內容如下:「你們年幼的,也要順服年長的;就是你們眾人,也都要以謙卑束腰,彼此順服,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」

這段經文說得十分清楚,年幼的信徒應當順服年長的。這裡所指的年長,並非鼓勵年長的信徒專擅權勢,而是指那些信主日子較久、屬靈經驗豐富的弟兄姊妹。由於他們跟隨主的時間較長,對神的心意和話語也有較深的認識,因此,年幼的弟兄姊妹理應以謙卑的心順服年長者。即使年幼的固有時難以完全明白,但正因為經驗和對聖經的認識尚淺,更應懷着謙虛的態度順服年長者的帶領。

此外,經文亦提到「眾人都要以謙卑束腰」,這讓我們想起主耶穌用毛巾束腰替門徒洗腳的事蹟,為門徒樹立了謙卑服事的榜樣。聖經教導我們彼此以謙卑相待,看別人比自己強,特別是在神的家中,不應有階級之分,更不該以自己為高、自誇己能。在這裡亦提出一個警示:神阻擋驕傲的人,不喜悅、也不會賜福給這樣的人。驕傲使人自滿,容易輕視他人,最終閉塞心靈,無法接納神的恩典。惟有謙卑的人,才能蒙神賜福。

讓我們學習做一個謙卑的人,在神的家中持守合一與彼此相愛,這是屬神家庭最重要的特質。

在戰國時期,趙國有兩位著名人物:藺相如與廉頗。藺相如憑著機智和口才,於兩次與秦國的外交交鋒中,保護了趙國的利益,被擢升為上卿。大將軍廉頗,長年征戰沙場,自認功績卓著,對出身卑微的藺相如升任高位極為不滿,因此常欲羞辱藺相如。藺相如得悉後,處處謹慎,主動避讓廉頗,即使在朝廷或路上亦盡量迴避。外界普遍認為藺相如懼怕廉頗,廉頗也因而越發得意,藺相如的門客多對他的「懦弱」失望,甚至萌生離去之意。

於是藺相如解釋道:自己敢於當面責備秦王,怎會懼怕廉頗將軍?但當前趙國能免遭秦國侵略,正是因為國內有廉頗與藺相如二人;若二人內鬥,一方受損,趙國便危在旦夕。國家大事為重,私人恩怨應當克制忍讓。

這番話傳至廉頗耳中,他深感羞愧,遂解甲負荊向藺相如認錯,藺相如不以為意,二人反而因此成為生死之交。我十分欣賞藺相如的胸襟豁達、不計較,亦敬佩廉頗勇於承認錯誤、主動道歉。他們的事例為我們立下了美好的榜樣。

教會的弟兄姊妹,同樣需要學習如此彼此相處。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盡相同,但我們是否願意為了主的心意,為了彼此之間更深的愛,互相忍讓和包容呢?神的家需要我們齊心維持合一與相愛,這樣仇敵才難以乘虛而入,神家的榮耀才能彰顯,神愛的夢想才能實現。

弟兄姊妹,願我們持守彼此相愛到底,不給仇敵留下破口,願主親自賜福我們。
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