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兄姊妹,今天與大家一同讀的經文出自《羅馬書》第十二章第十五節,經文說: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
來到《羅馬書》第十二章,保羅已經開始論述我們應如何回應這榮耀的救恩。章首他勸勉我們將靈魂和身體獻上,作為活祭,隨即教導我們作為基督徒,如何與人相處,藉此傳揚福音。譬如在經文第十五節之前,保羅說要為逼迫我們的人祝福。
至於第十五節提及的「與喜樂的人同樂,與哀哭的人同哭」,這命令初看似乎有異於常理。我們常被教導要喜樂,但此次卻被吩咐與哀哭的人們一同哀哭,這可能讓人感覺新奇。此處所說的喜樂和哀哭的人,不限於信徒,也涵蓋未信之人。對他們的歡喜和悲傷,我們都應同感同情,與其分享快樂,並在他們哀痛時給予安慰。
這命令的目的在於讓我們與身邊各種人建立真誠的關係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不妨思考:同喜樂的人同樂與同哀哭的人同哭,哪一項較容易?每人情況不同,但多數人會發現與哀傷者同哭較為自然。這源自神賜予我們的同情心與愛心。信主後,我們更能體會人的痛苦,也更願意伸出援手。
弟兄姊妹,願我們成為與主同心、理解他人內心需求的人。在這充滿愁苦與眼淚的世代,我們被呼召成為能與人同樂、共泣的慰藉者。
分享一個故事:有一位小孩,被母親派去超市購物。母親在超市焦急尋找半小時後,終於在一角找到他。母親責問他去哪裡了,表達憂心。孩子說,他在超市外遇見一位小學同學,該同學自行車壞了,他雖不會修理,但陪伴同學等待家人到來,因不忍同學孤單難過。母親感動地擁抱孩子,為其善良的心靈深感驕傲。
弟兄姊妹,這世代極需我們的關愛與陪伴,即使我們無法直接改變他人的境遇,但能成為他們的支持者和禱告者。願主賜福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