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與大家一同讀的聖經是彼得前書第四章第七至八節:「萬物的結局近了。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,儆醒禱告。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,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。」
新約聖經中關於彼此相愛的教導,至少記載了十四次,而「彼此相愛」正是主親自吩咐我們的命令。無論約翰、彼得、保羅等人在書信中都一再強調這一核心教導。彼此切實相愛,確是神對我們最重要的心意,因為神渴望建造一個屬於祂的家,而一個真正的家,必然以相愛為根基。
彼得在此教導我們,彼此相愛並非一句口號或理念,而是必須切實踐行出來。若我們只是聚會結束後便各自離去,彼此之間沒有真實的家生活、沒有愛筵、沒有深入的交流,只是單單來聆聽道理,聚會完畢即各奔東西,我們又如何能夠實踐「切實相愛」這句經文?若我們連與弟兄姊妹相處的時間都缺乏,又如何學懂以行動去愛呢?
親愛的弟兄姊妹,彼此相愛既是主的命令,也是聖經一再強調的勸勉。我們必須落實踐行,相愛是需要付上代價的。首先,我們要努力去認識弟兄姊妹,與他們共同生活、成長和追求,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踐行聖經的教導,成全神的心意。
近來談及阿珥楠禾場時,有一個猶太人流傳已久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。眾所周知,以色列人聖殿的根基,正是在一個禾場之上,據說這塊地由兩兄弟阿珥楠和亞勞拿共同擁有。兄弟二人雖已成家立室,但彼此親愛和睦,兩家的禾場也相連。收割季節時,亞勞拿想到哥哥家人口多,便暗自將自己收割的禾捆送至哥哥的禾場;同時,阿珥楠也惦念弟弟年輕而家中人少,認為應當將自己割下的禾捆送給弟弟。兩兄弟連日夜裡默默地將自己的禾捆送給對方,而翌日卻發現禾場上的禾捆數量並未減少。如此持續多日,兩人都不明究竟,直至某晚在送禾捆的路上相遇,方才了解箇中原由,相擁而泣。此故事說明,阿珥楠禾場的最大基礎正是兄弟間的真摯相愛。後來,大衛的兒子所羅門,正是在父親所指示的這個禾場上建造了第一座聖殿。
可見,在紛亂、冷漠、缺乏相愛的家庭裡,神是不會悅納眾人的祈禱的,因為那是缺乏同心合意、缺乏愛的地方,這樣的家也無法建立和成長。無論故事中兩兄弟是否歷史真人,但整個猶太民族皆明白:神要建造的殿,必以兄弟相愛為根基。
弟兄姊妹,讓我們彼此勉勵,在建造神心意之家時,絕不可忽略彼此切實相愛。心靈要最為通透、合一,要樂意付出、不計算個人得失,這樣必能使神的榮耀在我們當中彰顯,使我們在本地成就祂最榮耀的心意。
願主親自賜福我們,使我們在祂的家中真實活出彼此切實相愛,成為榮耀祂的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