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日我們一同讀的經文出自《使徒行傳》第二十章第三十五節:「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: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」這句話對許多人而言並不陌生,即使並非基督徒,也常引用此句聖經話語。它不僅廣為流傳,更深受認同。然而,我們是否曾細心思考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?
「施」意指付出,是一種減少;「受」則代表獲得,是一種增加。為何減少反而比增加更有福?這值得我們深思與反覆揣摩。聖經特別指出這是主耶穌親口所言,其背後蘊含的屬靈智慧不容忽視。
首先,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意義之一在於:唯有充滿的人才能付出。猶如一只盛滿水的杯子,自然會溢出。這種溢出,正是因為內在的豐盛與滿足。能夠施予他人者,必是心靈富足、生命充盈之人。這樣的人,確實是有福的。
其次,這句話亦是主耶穌給予我們的應許。祂曾說:「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;並且用十足的升斗,連搖帶按,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。」換言之,當我們甘心施予,神必以豐盛的祝福回報我們。這不僅是屬靈的原則,更是神信實的應許。
第三方面,施予能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強健。就如常用右手的人,其右手自然比左手更有力。同樣地,當我們不斷付出,我們的心胸會更寬廣,生命的容量也會不斷擴展。施予不僅是祝福他人,更是鍛鍊自身,使我們成為更堅強、更成熟的人。
最後,我深信施比受更為有福,因為施予者更像主耶穌。主來到世上,不是要受人的服侍,乃是要服侍人,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。祂將自己完全獻給神,神便將祂升為至高,賜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,使祂得榮耀,成為萬王之王、萬主之主。若我們效法主的生命,活出捨己與施予的人生,我們的生命將更具意義,且更像我們的主。
有一則故事如此描繪施予的力量:一位老人因生活失去希望,決意在深夜前往樹林尋短。他選中一棵櫻桃樹,欲以繩自縊。然而繩索屢次無法掛上樹枝,他便決定爬上樹。登上樹後,他看見枝頭的小櫻桃,隨手摘下一顆品嚐,竟覺甘甜可口,便再摘幾顆食用。不知不覺間,晨光乍現。
正當他準備跳下時,幾位上學途中的小學生路過,請求他摘些櫻桃分享。老人便用力搖樹,櫻桃紛紛落下,孩子們歡喜地拾取、品嚐,滿足地踏上求學之路。望著孩子們漸行漸遠的身影,老人心中一動,打消了尋死的念頭。他摘下一些櫻桃帶回家,與妻子及孩子一同分享,一家人其樂融融。此刻,他深深體會到:原來人生並非毫無希望,而是充滿可能與溫暖。
弟兄姊妹,也許我們每人心中都藏有一棵櫻桃樹,只是尚未發現。當我們用心搖動那棵樹,讓果實落下並與人分享,我們將經歷截然不同的喜樂與滿足。我們的生命亦有其獨特的滋味與果實,願我們努力發放這些果子,即使身處困境,也能靠著神的力量去祝福他人。
有神,我們便有盼望;有神,我們的生命便充滿價值與意義。靠著神,我們能將祝福傳遞給他人,實踐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真理。願你也能將你那結果子的人生,分享給你身邊的每一位,特別是神的愛。願主親自祝福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