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日我們讀《詩篇》第一百二十三篇第一至第二節,這篇詩篇屬於「上行之詩」,經文如下:
「坐在天上的主啊,我向你舉目。看哪,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,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,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,直到祂憐憫我們。」
在古代中東地區的家庭中,僕人與使女的角色極為重要。他們的主人或主母往往不會以言語直接吩咐工作,尤其在有賓客在場時,開口命令僕人反而被視為對僕人訓練不足的表現。因此,主人多以手勢、眼神、姿態或輕微的動作來示意,而僕人則需時刻留意主人的手勢,以便準確地領會其心意並完成所交付的任務。
這種默契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,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與觀察。僕人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與高度的配合度,才能準確掌握主人的意圖。詩人在此以此為喻,指出我們也當如此專注地仰望神,耐心等候祂的指引,並努力明白祂的心意,好使我們能夠忠心地事奉祂,活出祂所賦予的使命與人生意義。
這段經文提醒我們,每日的屬靈焦點至關重要。我們的眼目是否定睛於那位坐在天上的主?我們是否在清晨醒來時,首先舉目仰望祂,而非急於查看手機、新聞或市場動向?弟兄姊妹,願我們的視野首先對準主,如此我們才能領受祂的心意,活出有方向、有意義的一天。
有一則故事形象地描繪了這種敏銳的服侍心態:一位國王在炎熱的天氣中巡視鄉村,途中感到疲憊,便在路旁涼亭歇息。他的隨身使女前往井邊取水,先為國王洗腳。那水溫暖舒適,使國王感到疲勞盡消。隨後,使女再取水為國王洗面,水質清涼,使他精神煥發。最後,使女取井底的水供國王飲用,那冰涼甘甜的水更使他暑氣全消、倍感清新。
國王驚訝於同一口井所取之水竟有不同溫度,使女解釋道:洗腳的水取自井表層,受陽光照射而溫暖;洗面的水取自中層,略感涼爽;而飲用的水則來自井底,最為冰涼。這位使女深知國王的需要,並以細膩的心思與用心的行動,滿足了他的身心。
弟兄姊妹,這故事提醒我們:即使是同一個見證、同一段經歷,若我們以不同的心態與屬靈敏銳度去分享,其果效亦會截然不同。當我們用心體會人的需要,並按著主的心意去服侍,所產生的影響將遠超過形式上的完成任務。
願我們每一位都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神,也以同樣的心靈與誠實事奉祂。我深信,這樣的事奉必能使神的心最為滿足。弟兄姊妹,讓我們一同努力,竭力使神的心意得以成全,願主親自祝福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