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日我們一同讀雅歌 1:5
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,我雖然黑,卻是秀美,如同基達的帳棚,好像所羅門的幔子。
這短短一句告白,藏著信仰生命中極深的智慧。佳偶在與良人的相交中,漸漸看清了真實的自己 —— 她既坦誠承認自己的 “黑”,也篤定宣告自己的 “秀美”。這份認知不是自欺的粉飾,而是在愛中被光照後的清醒:既看見自己本相中的缺欠,也看見恩典中的榮美;既知曉自己的有限,也確信蒙恩之後的寶貴。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?但當我們被基督的寶血潔淨,成為祂的兒女,便有份於神的生命性情,在祂眼中就成了獨一無二的秀美。
經文中的兩個比喻更顯深意。“基達的帳棚” 取自阿拉伯曠野,基達人用黑山羊毛織成的帳棚,在烈日下看似粗陋暗沉,卻能為旅人遮擋風沙、帶來蔭蔽,藏著實用的堅韌;“所羅門的幔子” 則是裝飾王宮的華美織物,或許曾以金線銀線織就,帶著王室的尊貴與榮耀。這兩者的對比恰如我們的生命:外在看似平凡甚至帶著 “黑” 的痕跡,內裡卻因著基督的同在,藏著屬天的榮美與價值。
小故事:
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,長長的劉海遮住眉眼,走路時腳尖總輕輕點地,仿佛生怕引起別人的注意 —— 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,連說話都帶著怯生生的尾音。
有一天,她攥著攢了很久的零花錢,走進街角的飾品店。玻璃櫃檯裡的蝴蝶結閃著細碎的光,其中一個綠色的蝴蝶結像沾了晨露的葉子,讓她挪不開眼。店主阿姨拿起蝴蝶結為她戴上,對著鏡子笑著說:“孩子,你戴上這個蝴蝶結真漂亮,抬起頭來看看呀!” 珍妮看著鏡中模糊的自己,心裡甜滋滋的,雖然嘴上小聲說 “真的嗎”,腳步卻輕快起來。她迫不及待想讓大家看到,出門時不小心撞到了迎面走來的叔叔,也只匆匆說了聲 “對不起” 就跑開了。
走進教室,老師正站在門口迎接學生,看見她便笑著說:“珍妮,你今天昂起頭來的樣子真美!” 溫暖的手掌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。那一天,同學們也紛紛誇她 “精神多了”“笑容很好看”。珍妮心裡美滋滋的,認定這都是蝴蝶結的功勞。放學回家後,她蹦蹦跳跳地跑到鏡子前,想再看看漂亮的蝴蝶結,卻發現頭上空空如也 —— 原來早上撞到人時,蝴蝶結早就掉了。
她愣在鏡子前,忽然明白了什麼:那些讚美不是因為蝴蝶結,而是因為她抬起頭時,眼裡有了光。自信本就是一種美麗,很多人卻總被外在的評價困住,把快樂系在別人的目光裡。可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,是眾人眼中的 “奪目” 還是 “平凡”,當我們真正抬起頭,活出生命本應有的姿態,快樂與光彩自會從心裡流淌出來。
這個故事恰如雅歌的啟示:我們的 “黑” 是真實的 —— 天然生命的軟弱、過往的虧欠、當下的不足,都無需掩飾;但我們的 “秀美” 更是確定的 —— 基督的恩典讓我們在祂裡面成為新造的人,這份屬天的榮美不憑外貌,不仗才能,只源於被祂所愛、被祂潔淨的身份。基達的帳棚雖黑,卻藏著曠野中的可靠;所羅門的幔子雖美,卻源於王室的賦予。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:承認 “黑” 是謙卑的開始,活出 “秀美” 是恩典的見證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,願我們都能在與良人基督的相交中,既勇敢正視自己的 “黑”,不逃避本相;更牢牢記住自己的 “秀美”,不忘記恩典。當我們像珍妮那樣,不再被外在的評價捆綁,而是活出在基督裡的自信與坦然,那份從恩典而來的真美,必如光發出,溫暖自己,也照亮周圍。因為真正的秀美,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外在,而是被恩典充滿、向真理昂首的生命姿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