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 (62):神樂意成就我們的心願


今日想與大家誦讀的經文是《詩篇》第十篇第十七節,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節經文。經文寫道:「耶和華啊,謙卑人的心願,你早已知道(原文作聽見);你必預備他們的心,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。」這裡聖經告訴我們,神不僅聽見人的心願,更會預備我們的心,使我們能夠努力去實現心中的渴望。神樂意垂聽我們的禱告,祂願意成就我們的心願。

當然,我們的心願是否與神的心意一致,也是十分重要的。回顧自己的人生,我發現,隨著對主的認識加深,我的心願也愈來愈接近主的心意。如今,我最大的心願,就是神的旨意能夠成就,祂在我身上的計劃得以實現。至於對人的期望或對自己的期望,這些都已退居其次。

這裡有一個發生在中國的真實故事:有一位名叫浩浩、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朋友,非常熱愛跑步。每天清晨不到八時,總能在操場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。陳老師關心地問他:「你不累嗎?」浩浩單純地回答:「累,但我喜歡。」有一天,浩浩滿懷期待地對老師說:「可否請劉翔來和我一起跑步?」劉翔是國家著名的田徑運動員,是浩浩十分崇拜的偶像。老師雖然覺得這個心願遙不可及,甚至擔心會令孩子失望,但她仍然決定嘗試。

於是,陳老師請朋友協助拍攝了一段短片,記錄浩浩努力跑步的過程,並將他的心願透過網絡傳播。影片很快獲得極大回響,短時間內獲得七十萬點擊,最終傳到了劉翔手中。劉翔看完影片後,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浩浩的請求,並邀請其他田徑運動員一同參與,最終成就了浩浩與偶像同場奔跑的夢想。

這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到,一個有心的人,確實能夠成就他人的願望。或許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那份愛心與迫切,卻能帶來極大的影響。這也讓我聯想到主自己。祂真是信實的,祂知道我們心裡的渴望,也樂意成就我們的心願。

我個人也曾經歷過神的信實。畢業後,我渴望成為教師,並希望能在課堂中傳揚福音。奇妙的是,直到開學前一天,我才找到教職,並且在教學過程中,真的有機會向學生傳福音,帶領他們信主。神預備了我的心,使我有決心放下其他職業選擇,成為一名教師。這一切我從未後悔,並且深感珍貴。

盼望大家都能相信,神樂意成就我們的心願。願我們都信靠祂的帶領,祂必將最好的賜給我們。願主祝福我們每一位。


故事 (61):換個方式,同樣可以到達目的地


今日想與大家一同分享的經文是《羅馬書》第十二章第二節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這節經文教導我們如何過每天的生活。經文提醒我們,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也就是說,世人的想法和價值觀未必正確可靠。因此,我們的心思意念需要不斷更新與改變,讓神來影響我們,使我們的思想常新、進步,而非停滯不前或固步自封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明白神的心意,知道祂所喜悅的是什麼。

我們應當常常來到主面前,讓聖靈開啟我們的眼睛,讓主感動我們的心。只有這樣,我們的心思意念才能不斷變化與提升,從而明白神的美善和祂對我們的心意。在人生中,若我們墨守成規,便難以進步。成長與進步往往需要我們勇於改變。

有一個故事這樣說:有一位年輕人,中學時期成績一直平平,連自己也感到灰心,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到合適的學習方法。有一天,父親帶著他乘巴士前往鄰村,途中經過市集時,父親下車購物,結果錯過了巴士,車子開走時只剩下年輕人一人。年輕人頓時緊張,不知所措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當巴士到達下一個站時,他看到父親已在站下等候。年輕人驚訝地問父親:「你怎麼比巴士還快?」父親笑著解釋:「我跑直線過來,而巴士要繞一個大圈才能到這個站,所以我比它快。」父親還說:「其實,去到目的地並不只有一種方法,有人坐車,有人坐船,有人跑步,各有不同的方式,都可以到達終點。就像你現在成績不理想,不代表你不能成功,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努力,一樣能到達目標。」

年輕人聽後恍然大悟,明白父親藉此提醒他,雖然讀書不是他的強項,但他在顏色和設計方面比別人敏銳,應該在這方面努力。父親的話啟發了他:換個方式,同樣可以到達目的地。

弟兄姊妹,有時我們容易將成功定義為單一的標準,並與他人比較,認為某種方式才是唯一的成就。但神的看法並非如此。祂要我們盡力而為,按著自己的恩賜和本分去服事祂、服事人。神並不要求我們每個人都一樣,因為我們每一個都是獨特的。祂看重的是我們是否願意將所有獻給祂,即使我們擁有的很少,就如小孩子的五餅二魚,看似微不足道,但只要我們願意交在神手中,祂必能大大使用。

願我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,達到神為我們預備的目的地。讓我們不斷更新自己,勇於改變,並將自己獻給神。願神帶領我們前行,願主賜福於你。

故事 (60):愛的舉動能化解隔閡,溶化冰封的關係

今日想與大家一同誦讀的經文是《創世記》第四十五章第五節。這段經文記載了約瑟與哥哥們重聚時的對話,第五節說道:「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,自憂自恨,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保存生命。」約瑟年輕時曾因兄長的嫉妒,甚至險些被殺,最終被賣到埃及為奴。約瑟一生經歷了許多波折與磨難,歷經多年,他始終忠於神。到了三十歲,約瑟的人生出現轉機,從奴隸一躍成為埃及的宰相。經過十三年痛苦的歲月,最終他與哥哥們重逢。

在這樣的相遇中,哥哥們心中充滿恐懼,但約瑟反而以安慰的話語勸勉他們,不要因過去的錯事而自責自恨。他指出,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,神差遣他先到埃及,是為了保存眾人的生命。約瑟因著對神的信靠,能夠以寬恕和愛化解仇恨,展現出極大的包容和胸襟。這段故事讓我們看見愛的力量何其偉大。

事實上,約瑟的經歷也預表了主耶穌對我們的愛。約瑟被陷害、受試探、經歷痛苦,仍然持守純潔的心志;主耶穌更是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。如今我們能成為祂的弟兄,不僅僅是生命得保存,更是得著了永生。我們理當一同感謝主的恩典。

有一個故事這樣說:有一位小女孩在六歲時母親因意外去世,三年後,父親再婚,帶來了一位新媽媽和幾位弟妹。小女孩面對陌生的繼母,心中充滿不安與抗拒,難以適應與新家庭成員的相處。有一天,父親帶回四隻雞蛋,當時雞蛋是極為珍貴的食物。新媽媽細心地剝開蛋殼,分給弟妹們,並叮囑他們慢慢品嘗。最後一隻蛋留給了小女孩。當新媽媽將蛋遞給她時,雖然沒有多言,但小女孩卻想起已故母親曾說自己從未吃過雞蛋,總是把雞蛋留給女兒。小女孩感受到新媽媽的愛,便將雞蛋分成兩半,遞給繼母。繼母驚訝之餘,緊緊擁抱了她,並向她道謝。自此之後,母女關係大為改善,甚至令旁人稱羨。有人說她們母女十分相似,原來只要出於愛,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化解隔閡,溶化冰封的關係。

親愛的弟兄姊妹,盼望我們都能以愛勝過仇恨,以愛帶來更多溫暖,溶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。惟有愛心才能造就人,愛是最偉大的事奉。我們不需要擁有許多知識或技能,只要懂得去愛,就能幫助最多的人。願我們都被神的愛激勵,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。願主賜福於你。


故事 (59):父母要努力成為兒女愛神的榜樣

今日想與大家一同誦讀的經文是《箴言》二十二章第六節: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也不偏離。」這節經文固然強調教養孩童的重要性,但更深層的意義,是提醒為人父母者,應以身作則,成為兒女的榜樣。父母的教導不僅僅是言語上的,更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來引導孩子走當行的道路。

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,孩子會細心觀察父母的生活細節、態度及價值觀,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。因此,我們要提醒所有有兒女的父母,要努力成為屬靈的榜樣,活出敬畏神的生命,遵行真理,愛慕神的話語,親近神,愛教會。這樣的生活,就是在教導孩子走當行的道路。

弟兄姊妹,我們是怎樣的人,我們的子女多半也會效法我們。我們不應輕忽神所賜給我們的產業,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可以活得榮耀,我們有責任好好教養他們,使他們一生都能遵行神的道,跟隨主的腳蹤。

有時候,孩子在公眾場合的言語會讓父母感到尷尬。有一個故事這樣說:有一對母女在地鐵車廂內,小女孩大約三、四歲。當時有一位叔叔帶著工具箱上車,坐在她們身旁。小女孩童言無忌地問媽媽:「媽媽,你看叔叔的手和衣服很髒,他是不是很頑皮、不愛洗澡、不乖呢?」媽媽見狀,感到有些不好意思,便向那位叔叔道歉,然後耐心地向女兒解釋:「叔叔不是頑皮,也不是不愛洗澡,而是他很乖、很努力,這些污漬正是他辛勤工作的證明。快點向叔叔說一聲:叔叔,今天辛苦你了。」小女孩聽從媽媽的話,對叔叔說:「叔叔,今天辛苦你了,你很乖呀!」叔叔聽後,臉上的尷尬消失,露出了笑容,並感謝小女孩。

這位母親展現了良好的家教和素養,她所傳遞的信息,將會影響女兒一生對人的看法,使她學會尊重和欣賞別人。父母如何對待他人,如何尊重神,對兒女的影響最為深遠。

弟兄姊妹,願我們都能讓神稱讚我們,稱讚我們教養兒女得宜。我們未必渴望兒女將來飛黃騰達、學有所成、聲名顯赫,但我們最希望的是,孩子們能愛神、聽神的話,帶給人愛與歡樂。即使我們未必懂得許多大道理,只要我們活出神所要我們活的人生,成為親近神的人,我相信我們的子女必定會看見並學習,並且一生到老都不偏離當行的道。願神祝福我們和我們的家庭,願主賜福於你。


故事 (58):讓我們放膽去愛身邊的人


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日想與大家分享的經文是《約翰福音》第十五章第十三節:「人為朋友捨命,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。」這節經文出自主耶穌在最後一個晚上對門徒所說的話。主特別提到「捨命」,這可以說是愛的最高表現,因為生命是人最寶貴的財產,若願意為朋友捨命,就是將自己一切、包括最寶貴的,都甘心樂意地付出,這份愛無疑是最大的愛。

更為寶貴的是,主耶穌說完這句話後不久,便親自實踐了這份愛。祂在逾越節晚餐後,經歷了客西馬尼園的禱告、整夜遭受非法審問、眾人的嘲諷與戲弄,最終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。祂為我們捨命,承受了極大的羞辱,甚至在十字架上忍受天父的擊打與離棄。主的愛遠超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捨命之愛,更何況是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,祂就已經為我們捨命,這份愛實在無比偉大。我們應當感謝神,因祂如此愛我們。

這裡有一則春秋時期楚國宰相孫叔敖的故事。孫叔敖年幼時,村中老人常說,若有人見到兩頭蛇,必有大禍臨頭。一天,孫叔敖與小朋友在村中玩耍時,發現路上有一條兩頭蛇。他擔心其他小朋友也會見到這條蛇而遭遇不幸,便勇敢地用石頭將蛇打死,並將其埋在田裡。回家後,他因害怕自己將遭遇不幸而哭泣。母親問明原因後,安慰他說:「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,上天一定會保佑你,不會讓你遭遇不幸。」後來,孫叔敖果然成為楚國宰相,全國百姓也因他的仁愛而蒙福。

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當我們愛身邊的人時,神必定會祝福我們。神欣賞我們去愛人,因為神就是愛,而我們所做的正是祂最看重的事。因此,讓我們放膽去愛身邊的人。或許有人會拒絕或不明白,但神看重我們的動機,當我們去愛時,神必與我們同工,使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
盼望我們都能成為愛的人,真誠地愛我們的家人、朋友,甚至未信主的人,關懷他們,盼望他們得著最大的幸福。神必賜福給我們。願主祝福你和我都成為愛的使者,為祂作美好的見證。願主賜福於你。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