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日我們讀《詩篇》第一百二十一篇第一至第二節:
「我要向山舉目。我的幫助從何而來?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。」
這篇詩篇屬於「上行之詩」,是朝聖者在前往耶路撒冷敬拜神的旅程中所吟唱的詩歌。詩人在此表達了對神的深切仰望與信靠。他向山舉目,所指的山極可能是錫安山——神的聖所所在之地,象徵著神的同在與榮耀。
上行之詩共有十五篇,記錄了成年猶太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聖殿敬拜的心路歷程:逾越節紀念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;住棚節紀念神在曠野的供應與律法的賜予;修殿節則紀念聖殿從外邦人手中得以重建。這些節期不僅是宗教儀式,更是信仰的見證與感恩的表達。
詩人說:「我要向山舉目」,這不僅是地理上的仰望,更是心靈上的轉向。他在困境中尋求幫助,並宣告:「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。」這是一個極其寶貴的宣告——我們的倚靠不是來自人間的權勢或資源,而是來自那位創造天地的主宰。
在中國文化中,「靠山」常被視為力量與保障的象徵。詩人所說的「山」,不只是自然景觀,更是神的象徵。神是我們真正的靠山,祂穩固不動、全能可靠。雖然我們未必擁有世俗的財富或順遂的環境,但靠著神,我們可以得著力量與幫助,因為我們的根源來自祂——那位創造萬物、賦予生命意義的神。
神創造我們,是有目的與計劃的。祂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兒女,成為主的佳偶,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。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,雖然會遇到艱難與疲乏,如同攀登高山的過程,但山頂的景色、清新的風、寧靜的氛圍,正是神所預備的安慰與祝福。
當我們面對困境,不妨仰望那座山——象徵神的同在與應許。山提醒我們:神是我們的倚靠,祂的幫助是確實的,是從天而來、不可動搖的。
有一則故事形象地描繪了這種仰望的力量:一艘帆船在航行中遇上狂風巨浪,一位年輕水手亞積被指派爬上桅杆頂部,解開卡住的繩索以收帆。途中,他望見洶湧的海浪與搖晃的船身,心中充滿恐懼,身體顫抖,幾乎無法繼續前行。此時,一位老水手在船下呼喊:「亞積,向上望!不要向下望!」
亞積聽從指示,抬頭仰望天空,雖然雲層密布,但他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力量,最終成功完成任務,使船隻得以平安航行。
這故事提醒我們:當我們定睛於困難與環境時,容易陷入恐懼與無力;但當我們轉眼仰望神,便能重新得力。高天之上,有一位愛我們的主掌管萬有,祂的眼目時刻看顧我們,祂的恩典永不改變。
弟兄姊妹,願我們學習多仰望天上的主,而非低頭沉溺於世俗的資訊與憂慮。即使眼前是烏雲密佈,我們仍可確信:雲層之上有一位掌權的神。讓我們一同向山舉目,定睛於那位創造天地的耶和華,祂是我們永遠的幫助與倚靠。
願主親自祝福大家,使我們在每一段人生旅程中,都能仰望祂、倚靠祂,並在祂的亮光中前行不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