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 (86):以更貼心、更謙遜的方式幫助別人


今天與大家誦讀的聖經經文是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三至四節:「你施捨的時候,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。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,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」

聖經在多處教導我們,行善不可刻意在人前展示,不可為了讓眾人看見而行。主耶穌明確指出,施捨時不可在自己面前吹號,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和街道所做的一樣,目的只是要得人的稱讚與榮耀。主十分渴望我們從內心純正地幫助別人,動機單純,不是為了獲取人的讚賞,不是希望得到「你很有善心」這樣的稱頌,而是真誠出於愛並看見人的迫切需要。

經文特別指出,施捨之事要在暗中進行,即不要故意讓人知道。我們要默默地行善,只要知道神正在觀察就足矣。所謂「左手不知右手所作」,亦即提醒我們連自己都不必刻意記著所做過的善事,不需將善行掛在心上,甚至不要因為曾經行善而自覺有功。我們的行善應完全出於神的愛的激勵和對人需要的關懷。

可貴的是,這裡特別指出「你父在暗中察看」。原來,神時刻關注著我們的一舉一動,祂洞悉我們的內心,也欣賞我們一切善行。聖經亦應許:「祂必然報答你。」神的報答定比人所能給予的更豐盛,祂決不會忽略任何出於愛心、小心翼翼付出的行動,阿爸必親自賞賜每一位行善的人。

這裡分享一個故事:有一位坐輪椅的殘疾人士在過馬路時,因台階過高無法攀上,他竭力嘗試卻始終未能成功。此時,有一位女士默默走近,從手袋裡取出一枚硬幣,放在輪椅下方,然後對那位殘疾人士說:「不好意思,我的硬幣掉在你的輪椅下了。」說罷,她順勢協助推動輪椅,使之順利越過台階。事後,她又笑著說:「謝謝你,我撿到硬幣了。」這位殘疾人士心中既如釋重負,又感激欣慰。他沒有因被幫助而感到羞愧或自卑,甚至一切顯得極為自然和尊重。這位女士給予他的,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或廉價同情,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溫柔關懷。

其實,當我們行善時,可以思考如何以更貼心、更謙遜的方式去幫助別人,讓人沒有壓力地接受幫助,而神就在其中細察我們的動機與每一個細節。願我們都學習在暗中行善,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耀,而是專注討神的喜悅,全心滿足人的需要,以愛作為唯一的出發點。

弟兄姊妹,願你今天也有許多機會去實踐愛心,而在施愛之時,請記得:天父在暗中察看,祂欣賞你、以你為樂,並必親自嘉賞你。願主賜福於你。


故事 (85):每一件事情上都常存感恩的心


今天與大家讀的聖經,是非常感人的一段,出自創世記第四十五章,我特別選讀第2節和第7至8節:「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,又要大施拯救,保全你們的生命。這樣看來,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,乃是神;祂又使我如法老的父,作他全家的主,並埃及全地的宰相。」

這段經文是約瑟與兄長相認、重聚時所說的話。眾所周知,約瑟曾被兄長出賣為奴,輾轉被帶到埃及。到了兄弟重逢之時,約瑟在第四十五章已是第三次因情感激動而流淚。這份兄弟情深令人動容——約瑟並未因哥哥們曾加害於他而責怪他們,反而非常珍惜手足之情,情感流露至深處。

約瑟三十歲時成為埃及宰相,經歷七個豐年、兩個荒年,距離他被賣已過了二十二年。回望這二十二年曲折多變的經歷,約瑟所看到的,首先乃是「神差我到埃及」。他在所經歷的一切困難與波折中,看見的是神的作為和心意。

弟兄姊妹,我們欣賞約瑟不僅僅是他對神的信任、堅守原則、防止自己犯罪,更佩服他對兄弟的饒恕與情誼。藉此彼此勉勵,我們也要彼此切實相愛。

有一位聖經學者寫了一本廣受歡迎的暢銷書。該書連載於雜誌,但出版社當年未有申請版權,導致此書被大量複印,銷量一度超過百萬本。作者因此沒有獲得任何版權收入。然而,這位作者於該書出版四十年後卻這樣回應:「我不得不感謝出版商當年的疏忽,使這本書被更廣泛流傳,幫助了無數人。」他並沒有因金錢的損失而埋怨,反而看見這是神的美意和安排。這就如同約瑟雖然被賣為奴,受苦下監,但他從未埋怨神與人,反而認定這一切皆是神的美善安排。結果,他不但成為了全家的盼望,也成為埃及的宰相,幫助了許多人,成就了神榮耀的心意。

弟兄姊妹,讓我們不要因一時的損失或挫折而氣餒或灰心。要看見神是那位使萬事互相效力的主,一切的遭遇都可能是神化妝的祝福、恩典的途徑。望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常存感恩的心,深信神必成就祂最榮耀的旨意。

願主親自賜福大家。


故事 (84):彼此相愛並非一句口號


今天與大家一同讀的聖經是彼得前書第四章第七至八節:「萬物的結局近了。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,儆醒禱告。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,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。」

新約聖經中關於彼此相愛的教導,至少記載了十四次,而「彼此相愛」正是主親自吩咐我們的命令。無論約翰、彼得、保羅等人在書信中都一再強調這一核心教導。彼此切實相愛,確是神對我們最重要的心意,因為神渴望建造一個屬於祂的家,而一個真正的家,必然以相愛為根基。

彼得在此教導我們,彼此相愛並非一句口號或理念,而是必須切實踐行出來。若我們只是聚會結束後便各自離去,彼此之間沒有真實的家生活、沒有愛筵、沒有深入的交流,只是單單來聆聽道理,聚會完畢即各奔東西,我們又如何能夠實踐「切實相愛」這句經文?若我們連與弟兄姊妹相處的時間都缺乏,又如何學懂以行動去愛呢?

親愛的弟兄姊妹,彼此相愛既是主的命令,也是聖經一再強調的勸勉。我們必須落實踐行,相愛是需要付上代價的。首先,我們要努力去認識弟兄姊妹,與他們共同生活、成長和追求,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踐行聖經的教導,成全神的心意。

近來談及阿珥楠禾場時,有一個猶太人流傳已久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。眾所周知,以色列人聖殿的根基,正是在一個禾場之上,據說這塊地由兩兄弟阿珥楠和亞勞拿共同擁有。兄弟二人雖已成家立室,但彼此親愛和睦,兩家的禾場也相連。收割季節時,亞勞拿想到哥哥家人口多,便暗自將自己收割的禾捆送至哥哥的禾場;同時,阿珥楠也惦念弟弟年輕而家中人少,認為應當將自己割下的禾捆送給弟弟。兩兄弟連日夜裡默默地將自己的禾捆送給對方,而翌日卻發現禾場上的禾捆數量並未減少。如此持續多日,兩人都不明究竟,直至某晚在送禾捆的路上相遇,方才了解箇中原由,相擁而泣。此故事說明,阿珥楠禾場的最大基礎正是兄弟間的真摯相愛。後來,大衛的兒子所羅門,正是在父親所指示的這個禾場上建造了第一座聖殿。

可見,在紛亂、冷漠、缺乏相愛的家庭裡,神是不會悅納眾人的祈禱的,因為那是缺乏同心合意、缺乏愛的地方,這樣的家也無法建立和成長。無論故事中兩兄弟是否歷史真人,但整個猶太民族皆明白:神要建造的殿,必以兄弟相愛為根基。

弟兄姊妹,讓我們彼此勉勵,在建造神心意之家時,絕不可忽略彼此切實相愛。心靈要最為通透、合一,要樂意付出、不計算個人得失,這樣必能使神的榮耀在我們當中彰顯,使我們在本地成就祂最榮耀的心意。

願主親自賜福我們,使我們在祂的家中真實活出彼此切實相愛,成為榮耀祂的見證。


故事 (83):配為「這名」受苦


今天與大家一同誦讀使徒行傳第五章第四十至四十一節:「公會的人聽從了他(這個『他』指的是迦瑪列,猶太教中地位極高的拉比),便叫使徒來,把他們打了,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,隨後將他們釋放了。他們離開公會,心裡歡喜,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。」

在聖靈降臨之後,當時的弟兄姊妹滿有能力,熱心傳揚福音,這在耶路撒冷帶來極大的復興,許多猶太人因而認識且信靠主耶穌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,猶太公會產生恐懼,法利賽人擔心基督信仰動搖猶太教,部分撒都該人甚至因反對使徒們的教導而醞釀殺害他們。幸而,拉比中的尊貴人物迦瑪列出面勸阻,主張不應將使徒置於死地,最終使徒僅受鞭打與恐嚇,被告誡不可再奉耶穌之名講道,便被釋放。

令人深思的是,使徒被打之後,並未覺得羞辱,反而心生喜樂。他們為着能夠配為「這名」——即主耶穌基督的名——受苦,感到無比榮幸。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曾說,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,因為天上的賞賜是大的。對信主的人而言,能為主的名忍受苦楚,正是一種幸福與光榮,既呈現對主的忠心,也見證了對主的愛。神對我們的愛實在浩大,若我們能藉着為主受苦,略表回應,實屬值得。

正如有一則歷史故事:古時有一位著名將軍亞歷山大,軍中有一士兵亦名亞歷山大。一天,將軍將他召至帳前,嚴肅地說:「我聽聞你有兩件事,一是你與我同名,二是你為人懦弱。你必須作出選擇:要麼成為勇敢的戰士,不辱這個名字;要麼改名,不再叫亞歷山大,免得玷污我這位統帥。」自此,這名士兵立志勇敢爭戰,最終深受將軍賞識。

弟兄姊妹,我們同樣被稱為「基督徒」,這是源自安提阿,意指「屬於基督的人」,或稱「基督的門徒」。既然我們屬主、名為基督徒,豈不更應配得起這一尊貴稱號?我們不可讓主耶穌的聖名蒙羞,而應勇敢、忠心地為主作見證。無論在何處,都要承認我們屬於基督,更要為主盡忠,勇敢打那美好的仗。

願我們同心努力,不僅認同「基督徒」這個身份,更以勇氣和行動活出與這名稱相稱的生命,叫主的名得榮耀。


故事 (82):被主欣賞的力量扶持


今天與大家誦讀的經文是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一章第二至三節:「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神,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們。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不住地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,因愛心所受的勞苦,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。」

根據使徒行傳記載,保羅和西拉曾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會堂辯論三個安息日,隨即被猶太人驅逐(見使徒行傳第十七章)。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道的時間並不長,而當地這年輕的教會很快便面對極大的逼迫。然而,這群弟兄姊妹被交託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的保守之下,意即神必親自看顧、保守祂的教會。

雖然保羅離開那地,但他常常為這些弟兄姊妹向神獻上感謝。在保羅多封書信的問安語中,都可見他對信徒的感激與紀念。保羅十分懂得欣賞和鼓勵弟兄姊妹,深知他們在困難環境中所經歷的一切,因此時常以肯定之言激勵他們。固然,有時他亦會就弟兄姊妹的不足予以糾正指教,但他總是以欣賞為先。

值得留意的是,學會欣賞他人,其實也在提升自己。在現實生活中,當我們見到別人在工作上表現出色時,若心生嫉妒或憤怒,只會使自己無法進步。相反,若能虛心學習,主動欣賞他人的長處,並藉著他人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,則必令自己不斷成長。事實上,欣賞他人對自身大有裨益,保羅亦多次勉勵信徒要懂得欣賞並紀念他人,從中學習。

有一個故事:有一位太太僱用了一位外傭Lily,並在Lily上班前致電她前僱主了解情況。前僱主多是批評,甚少表揚。這位太太雖略感擔憂,但在Lily上班前一天,仍正面告訴Lily:「我向你的前僱主了解過,他認為你為人誠實,烹飪亦不錯,對帶小朋友亦甚細心,只是在部分家務或使用電器方面尚需熟習。但我觀察到你穿著整潔,我相信你會保持家中清潔有序,我亦相信我們必會愉快相處。」結果,Lily在這太太家工作愉快,事事打理妥當,且異常勤奮。這正是因為她感受到鼓勵與肯定,從而工作更有動力。

弟兄姊妹,主一樣以欣賞的眼光來看我們,不是以挑剔的態度來審視我們每日的生活。你是否知道,主也常欣賞你?你的忍耐、勞苦、愛心與誠實,都在主的眼中,不可輕視欣賞的力量。

盼望我們都能效法主,以積極欣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,善於發現並肯定他們對我們的愛、智慧與幫助,欣賞神將他們安置在我們身邊成為祝福與激勵。

願主讓你今日被祂的欣賞力量扶持,得力加力,並願主大大賜福於你。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