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 (100):顧別人的事,是對愛心的踐行


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日我們一同默想腓立比書2:4

「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」這節經文如同一盞明燈,為我們指明了生命的平衡之道。

很多時候,我們容易在“顧自己”與“顧別人”之間走向極端。完全不顧自己的事,是對自我責任的輕忽與放棄,並非聖經所教導的正常生命狀態——我們蒙召管理自己的生命、家庭與職分,這本身就是對神的順服。而若單顧自己的事,將目光緊緊鎖在自己的需求、利益與感受上,就會陷入自私的牢籠,漸漸失去愛人的能力,這也不是神對我們的心意。聖經所指引的,是“顧自己的事又顧別人的事”的平衡:既對自己的生命負責,也向他人的需要敞開胸懷。

這裡的“顧別人的事”,絕非指打探閒言碎語、干涉他人隱私的“多管閒事”,而是如好撒瑪利亞人般,看見他人的困境便主動伸出援手的愛心行動(路10:36)。正如耶穌所教導的“愛人如己”,中文和合本中這一真理的原文,本就是“愛鄰舍如同自己”。加拉太書5:14明確告訴我們:“因為全律法都包在‘愛人如己’這一句話之內了。”主耶穌更將這一真理提升到核心地位:“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,愛主你的神。這是誡命中的第一,且是最大的。其次也相仿,就是要愛人如己。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”(太22:37-40)。

愛神與愛人從來密不可分。約翰一書4:20提醒我們:“人若說我愛神,卻恨他的弟兄,就是說謊話的;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。”我們對神的愛,必然要通過愛身邊的人來彰顯;而這份愛人的力量,又源於神先賜下的愛:“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”(約壹4:19)。“愛人如己”不僅是律法的總結,更是每個蒙恩之人生命的自然流露,正如猶太拉比們所認可的,這是貫穿真理的核心。

讓我們一同走進一個關於“顧別人的事”的故事:

寒冬時節,一支南極探險隊因天氣突變未能及時撤離,被迫在冰原上越冬。營地雖儲備了足夠的食物與物資,可南極即將迎來長達一個月的極夜——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冰天雪地裡,沒有陽光,只有無盡的黑暗與刺骨的寒風,寂寞與枯燥像藤蔓般纏繞著每個人的心靈,隊員們漸漸感到精神瀕臨崩潰。

不久,隊裡真的有人“瘋了”,令人揪心的是,這人竟是負責大家健康的醫生。他時而沉默發呆,時而喃喃自語,情緒極不穩定。隊員們急得團團轉,卻意外發現:只要有人陪他說話,他的狀態就會緩和;若有人講個有趣的故事,他的眼神便會亮起微光。於是大家約定:每個人輪流為他講故事,哪怕是自己臨時編的也好。

為了幫助這位“生病”的同伴,隊員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:有人回憶家鄉的趣事,有人編造奇幻的冒險,有人講述星空的奧秘……那些曾經被孤獨壓得喘不過氣的人,在絞盡腦汁創作故事的過程中,漸漸忘記了自己的焦慮。在一個個溫暖的故事陪伴下,醫生的“症狀”沒有惡化,大家終於一起熬過了那段漫長的極夜。

直到安全撤離後,真相才意外揭開:原來醫生根本沒有瘋。他早已察覺隊員們的精神危機,急中生智想出了這個辦法——用“被需要”喚醒大家的愛心與創造力,讓每個人在關心他人的過程中,尋回生命的活力與意義。

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:在助人的過程中,往往藏著治癒自己的力量。當我們不再只盯著自己的困境自怨自艾,而是轉向他人的需要,用愛心伸出援手時,不僅能為別人帶來祝福,更能讓自己的生命在付出中得著成長與滿足。

親愛的弟兄姊妹,腓立比書2:4的真理從未過時:顧自己的事,是對生命責任的擔當;顧別人的事,是對愛心的踐行。“不要單顧自己”,不是否定自我,而是突破自私的牢籠;“也要顧別人的事”,不是勉強的負擔,而是愛神愛人的自然流露。當我們在顧己與顧人之間找到平衡,讓愛心在行動中彰顯,不僅能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,更能讓自己的生命在神的恩典中越發豐滿,將榮耀歸給那位先愛我們的神。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