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 (10):懂得遠離那些最危險的地方

 

今日我們讀一節聖經是在雅各書第一章第14節:「但各人被試探,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」,意思即是說,我們信主的人有時都會面對一些引誘試探,因為魔鬼想我們犯罪離開神,而試探的來源,魔鬼是一個主要來源的,他是不會放過我們的,但當然我們不需要怕他,不需要注意他,另有一樣就是我們有一些不好的意念來引誘我們的,那我們可以怎樣對付呢?魔鬼真的很犀利,會透過我們見到的東西,透過我們的記憶引誘我們,試探我們。其實很簡單,我們倚靠主就可以勝過這些試探,但是都有一個很好的方法的,不如我們先聽聽這個故事:

有一間公司要請一個司機,這個司機要是好的司機,揸車是安全的,這樣重重篩選之下找出三個技術很好的司機,到最後的面試,那個經理就問他們一個問題,你們覺得揸車離開懸崖的距離最多可以是幾多,而不會跌落懸崖呢?第一個說二公尺,即大約六呎,第二個就很有把握的說,我可以離開懸崖半公尺,這樣技術很好。這時第三個就說,我會盡量離開懸崖越遠越好,你猜猜結果這間公司請了那個司機?對了,是請了第三個司機,這個才是最安全,不是技術好,而是他懂得遠離那些最危險的地方,有時試探來到,我們不用跟它搏鬥。試探來到,我們最好就即時而倚靠主離開這些試探,有多遠走多遠。離開那些犯罪,影響我們心思的東西,所以聖經都教我們,要逃避試探,這樣才是最安全,要怎樣逃避呢?就是當壞的意念來的時候,我們最快地轉一個方向,就是向著主。當我們面對主,和主交談,我們自然就遠離試探,我們千萬不要衝向試探,我們反而應該是轉面望耶穌,這樣我們就最安全了。記住我們唯有倚靠主,我們才能勝過試探,但在試探未來之前,我們就應該要逃避,不要被那些不好的意念來影響我們。

好了,靜下來,和主耶穌交談,將你今日的路交給主耶穌,求主帶領你,以及終日與祂同行。


故事 (9):不同角度看,顏色自然不同

 

今天我們一起讀以弗所書2:13-14的經文:「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,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,靠著祂的血,已經得親近了。因祂使我們和睦,將兩下合而為一,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。」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一個寶貴的真理:在基督裡,原本不相識、甚至關係不好的人,都能成為和睦相愛的弟兄姊妹。

一、在基督裡合而為一

信主前,我們可能與家人、朋友關係緊張,甚至彼此為敵。但信主後,基督拆毀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,使我們在祂裡面合而為一。我們不再被罪和偏見阻隔,反而能一同親近神,享受在主裡的團契。因此,我們要珍惜與弟兄姊妹的關係,不讓魔鬼有機會挑撥離間。

二、學習接納不同的觀點

有時我們與弟兄姊妹看法不同,甚至覺得對方「講不聽」,這時該怎麼辦呢?讓我分享一個故事:

有位老人把一張雙面地毯掛在樹上晾曬。一個路人經過,驚嘆道:「這金色的地毯真美!」另一人卻說:「明明是銀色的,你怎麼說是金色?」兩人爭執不下,找老人評理。老人說:「你們都對,也都不對——這地毯一面用金線繡,另一面用銀線繡,所以從不同角度看,顏色自然不同。」

這個故事提醒我們:許多事情都有不同面向。當我們與弟兄姊妹意見不合時,與其固執己見、爭論不休,不如先冷靜下來,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。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,而真相需要彼此包容才能看清。

三、同心合一的秘訣

要維持教會的合一,我們需要:

1.        放下自我:不堅持「只有我對」,學習接納他人觀點。

2.        換位思考:主動理解對方的處境和感受。

3.        回到神面前:讓聖靈調整我們的心,在基督裡尋求真正的合一。

弟兄姊妹,我們既然同蒙主恩,就當彼此相愛、同心同行。願我們常常回到神面前,讓祂的話語引導我們,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。 

故事 (8):真正的學習不僅限於課堂所教

 

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希伯來書第十三章第7節的經文:「從前引導你們、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,你們要想念他們,效法他們的信心,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。」這段經文提醒我們,作為基督徒,不可忘記那些幫助過我們、特別是帶領我們認識神的人。我們要常常思念他們,更重要的是要效法他們的信心——學習他們對神的態度和回應。就像余弟兄,他對神的熱心和親近神的態度,實在值得我們效法。他將親近神視為人生最重要的事,這提醒我們:基督徒最該學習的,就是如何親近神、經歷神,這才是人生最大的祝福。

讓我分享一個故事:某醫學院的新生第一堂課時,教室裡掛著一幅詳細的人體解剖圖,標明了所有骨骼和肌肉的名稱。奇怪的是,教授整學期從未講解過這幅圖。期末考試時,教授收起圖後,試卷上竟出現要學生標註人體結構的題目。學生們抗議說從未學過,教授卻說:「這些資料整整一年都掛在你們面前,為什麼不去主動學習呢?」雖然最後這題被取消,但教授的教導卻深深刻在學生心裡:真正的學習不僅限於課堂所教,更要主動觀察、吸收生活中的知識。

對我們基督徒來說,這個教訓尤其重要。我們不僅要學習聖經知識,更要學習屬靈榜樣的行為,特別是那些引導我們認識神的人。親近神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功課。


故事 (7):以積極的態度與人相處

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思想《馬太福音》7章12節這段寶貴的聖經:"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"這節經文看似簡單,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。

這教導比孔子"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"更為積極。主耶穌告訴我們:若你希望別人善待你,就要先善待他人;若你渴望得到尊重,就當首先尊重別人。主耶穌自己正是這原則的最佳典範——祂主動來到世間,無條件地愛我們,甚至為我們捨命。因此,祂要求我們愛祂、跟隨祂是全然合理的,因為祂已先為我們付出了一切。

讓我分享一個富有啟發性的故事:有個小朋友第一次到山上玩耍,他對著山谷大喊:"喂!"沒想到山谷立刻回應:"喂!"小朋友以為有人捉弄他,就生氣地喊:"你是誰?"山谷同樣回應:"你是誰?"小朋友更生氣了,喊道:"你快出來!"得到的仍是同樣的回聲。最後他憤怒地說:"我要打你一頓!"結果聽到的也是同樣的威脅。

小朋友委屈地向媽媽告狀,聰明的媽媽明白這是回聲的原理,就教導孩子:"下次你試著說'我愛你'。"當小朋友再次來到山上,照著媽媽的話喊出"我愛你"時,他聽到了什麼?正是同樣溫暖的回應!

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:我們對他人的態度,往往決定了他人對我們的回應。當我們以善意待人,許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。若我們常存感恩之心,用積極的態度與人相處,收穫的也會是美好的人際關係。

主耶穌的教導不是空洞的理論,而是可以實踐的生活智慧。今天就是我們踐行這真理的時刻!讓我們在面對每個人時,都記住這個黃金法則: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,就先怎樣待人。當你這樣行時,必會經歷主與你同在的恩典。

現在,讓我們安靜片刻,思考今天可以如何具體實踐這真理。求主幫助我們,使我們成為首先付出愛的人,正如主首先愛了我們一樣。


故事 (6):在主心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


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天我們要一同思想《希伯來書》8章12節這寶貴的應許:"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,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愆。"這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立新約的核心福分之一!

讓我們先明白這個應許的震撼性:

1.完全的赦免 - 神不再"紀念"我們的罪,不是選擇性遺忘,而是主動的赦免決定;

2.永遠的潔淨 - 不是暫時遮蓋,而是永遠的除去(希伯來書10:17-18);

3.親密的關係 - 罪不再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阻隔。

一個令人動心的故事:一位剛考取駕照不久的太太,有一天駕駛丈夫送給她的新車回家時,不慎發生了碰撞。雖然事故不算嚴重,但車子被撞凹了。她連忙向對方司機道歉,一邊說"對不起"一邊流淚。她哭不是因為擔心賠償,而是不知該如何向丈夫交代,懊惱自己怎麼會如此不小心。

在她驚慌失措地處理事故時,突然在車上找到一個信封。當她打開信封,發現裡面有一張字條,上面寫著:"親愛的太太,如果這輛車出了事故,請不要害怕。記住:你才是我最重要的,是我最珍愛的人,遠勝過這輛車。"讀到這些話時,她的淚水奪眶而出,因為她真切地體會到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。

親愛的弟兄姊妹,當我們參加擘餅聚會,看見桌上的餅和杯時,這些象徵物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。每次見到這些象徵物時,我們都應當堅信:主耶穌為我們成就的新約福分已經臨到我們身上——我們的罪已被完全赦免,與神之間再無隔閡,這是神對我們的完全接納。

因此,我們不必帶著陰影和隔閡來到神面前。我們既已得蒙赦免,就可以像孩子般歡喜快樂,自由自在地享受神的愛。盼望每位弟兄姊妹都能天天享受這新約的福分,不被魔鬼欺騙而害怕親近神。讓我們盡情享受這"無雲清晨"的恩典,歡呼雀躍:"何等美好!我們已得潔淨,與神和好無間了!"

現在,請你安靜心靈,回到神面前,為這"完全無罪、無雲清晨"的恩典向神獻上感謝。向祂傾訴你內心的感動和體會吧。


故事 (5):基督徒當結好果子


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《馬太福音》3章8節的重要真理:"你們要結出果子來,與悔改的心相稱。"這節經文告訴我們:真正的信仰必然會帶來生命的改變。若我們真心相信耶穌、跟隨神,就必定會結出屬靈的果子——這表現在我們外在的行為上。

具體來說,如果我們從前沉溺於賭博、吸煙、罵人、說粗話等惡習,信主後就應該離棄這些行為,轉而學習祝福他人、愛人如己、慷慨施予、不計較得失。這樣的生命改變,就是"與悔改相稱的果子"。我們結出的好果子不僅能榮耀神,更能讓人認出我們是基督徒。

讓我講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:有一隻兇惡的老虎聲稱不吃基督徒。某天它遇到一個人,將他吃得乾乾淨淨,只剩下一張嘴。同伴質問它為何食言,老虎回答說:"我確實說過不吃基督徒。但我仔細聞遍這人全身,除了那張自稱是基督徒的嘴,完全聞不到任何基督徒的氣味!"

這個故事深刻提醒我們:單憑口頭宣稱是基督徒遠遠不夠。若沒有真實悔改的生命,沒有結出與信仰相稱的果子,這樣的信仰是虛假的——神知道,我們自己知道,周圍的人也會察覺。

作為新造的人,我們理當活出聖潔的生活。但你知道嗎?當我們這樣行時,就是在大大地榮耀神,為祂作美好的見證!因此,每一天我們都需要倚靠主,勝過各種試探,持守堅定的信心。我們遠離罪惡,不僅是因為"不可以",更是出於對神的愛——"主啊,我願為你持守聖潔,因為我愛你,我要專心愛你。"

現在,請你安靜心靈,與主親密交通。不要聽完就結束,而要把握這個機會,真實地與主相交。你可以向主傾訴:"主啊,幫助我活出與悔改相稱的生命,結出屬靈的果子,好叫你的名得榮耀。"相信這樣的禱告必蒙主悅納。讓我們在靜默中,享受與主甜美的交通。


故事 (4):神從不失誤

 

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一段我們都很熟悉的經文——《羅馬書》8章28節:"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"這節經文對我們至關重要,只要我們真正相信這句話,人生中許多艱難、不順,甚至苦難和打擊,我們都能安然度過,並且從中得著益處。

讓我分享一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故事:一艘船沉沒後,一位倖存者漂流到一個荒島上。他每天站在岸邊揮舞大旗,盼望有人能看見並來救他,但始終無人發現。有一天,他搭建的茅屋突然起火,所有物品都燒毀了。他悲痛地埋怨神:"我已經流落荒島了,現在連唯一的棲身之所都沒了,神啊,你難道要我死嗎?"然而第二天,一艘船前來救他。原來,船員們正是因為看見了火光,才發現了這個荒島上的倖存者。

很多時候,神似乎取走了我們珍視的東西,但這背後卻包含著祂的愛。因為我們所執著的,可能不但無益,反而會成為我們的阻礙。正如中國古語所說:"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。"但我們基督徒有更確切的盼望——我們相信神能使萬事互相效力,叫愛祂的人得益處。

這節經文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,也願它成為你生命中堅定的信心根基。現在,請你安靜片刻,可以向神唱詩讚美,可以向祂傾訴心聲,回顧祂在你生命中的帶領,並堅定地向神宣告:你要信靠祂到底。

記住:神從不失誤,祂的作為永遠出於愛。即使現在不明白,我們仍可以相信,祂正在為我們預備最好的安排。讓我們學習在每件事上看見神的恩手,並以感恩的心接受祂的帶領。


故事 (3):生命遠比錢財寶貴

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思想一段我們都很熟悉的經文——《馬可福音》8章36節:"人就是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麼益處呢?"

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真理:生命遠比錢財寶貴。即使擁有全世界,若失去了生命,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?但這裡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屬靈含義——如果我們屬靈的生命只是停留在生存層面,僅僅滿足於吃喝度日,這樣的生命又有什麼價值呢?神拯救我們,是要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,讓我們的人生與從前截然不同。

讓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:一位大企業集團的老闆因心臟病住院手術。出院後與朋友聚餐時,他仍然戴著醫院的病人手環。朋友們好奇地問:"你已經出院了,為什麼還戴著這個?"他回答說:"當我工作太忙、事務纏身時,低頭看到這個手環就能提醒我——沒有什麼事比我的生命更重要,我應當適時停下。"

親愛的弟兄姊妹,你是否也常常忙得不可開交?為各種事務奔波,卻忽略了與天父和主耶穌的關係?要知道,沒有生命,一切都會失去價值;而沒有主的日子,每一天都是虛度的。我們很容易埋首於工作、家務中,卻失去了最寶貴的——與主的親密關係。

還記得馬利亞嗎?她選擇坐在主的腳前聽道,主耶穌稱讚她"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"(路加福音10:42)。讓我們學習這個榜樣:不單是早晨,在一天中的每個間隙,都停下來思想主,與祂交談。這樣,你就會發現生活更加喜樂、充實,更能享受主的同在。

現在,請你停下手中的事,安靜心靈,向主傾訴。這是你與主談心的時間,願主親自向你說話,更新你的生命。記住:屬靈的生命遠比世上的一切更珍貴,與主同在的時光才是最上好的福分。


故事 (2):禱告總比滿腹牢騷要好

今天很想和大家一起讀一節聖經,是在《希伯來書》第十章24節,經文這樣說:"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"

在這節經文之前,聖經提醒我們不可停止聚會,因為和弟兄姊妹相聚是美好的。我們應當彼此關心,激發愛心。原來當我們在一起時,愛能更有效地表達出來,甚至轉化為行動。而當我們活在愛中,就能行出更多善行,祝福這個世界。

但你知道最重要的善是什麼嗎?沒錯,就是親近神——這是我們最大的善行。如果我們想要行善,最關鍵的就是先來到神面前,因為"我們愛,是因神先愛我們"(約翰一書4:19)。唯有被神的愛激勵,我們才能真正去愛身邊的人。所以,請記住:要親近神,也要與弟兄姊妹同心同行。

我想分享一個故事:

王先生急著開車去見妻子,但剛出發不久,就被幾輛車堵住了。他探頭一看,原來是一輛大貨車在轉彎處卡住了,導致整條路無法通行。他等啊等,越來越不耐煩,忍不住抱怨:"這麼大的車就別在這兒擋路啊!別人不用過嗎?唉,這下怎麼辦?完全動不了!"

這時,一位騎摩托車的李先生看到這情況,便把車停在路邊,主動站到路中央指揮交通。他示意貨車:"請往後倒一點",又引導其他車輛:"左邊那輛,請往左靠一點......"在他的指揮下,車輛漸漸挪出空間,貨車終於成功轉彎,整條路恢復暢通。經過的司機紛紛向李先生道謝,尤其是貨車司機更是感激不已。

當我們遇到困難時,如果只會埋怨,又有什麼用呢?其實我們可以想想:"我能做些什麼來幫忙?"你也可以禱告求主帶領,這總比滿腹牢騷要好。事情的解決關鍵往往在於我們的心——神看重的是人的內心。如果你倚靠祂、信靠祂,遠比抱怨更有意義。

現在,請你停下來,向主耶穌傾訴你的心事:是否正為什麼事情煩惱?你可以告訴祂,祂必定幫助你。讓我們安靜心,再次思想這段聖經和今天分享的資訊——最重要的是親近神,並與弟兄姊妹同心,活出愛心,影響這個世界,行出更多的善。


故事 (1):祂能使不完美的變得完美


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節聖經,是在《哥林多後書》第十二章第9節,經文是這樣說的:"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"

記得最近一個主日,余弟兄分享時提到,神非常奇妙、偉大,即使人有軟弱或失敗,祂也能使不完美的事物變得完美。起初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,但經過他的解釋後,我更加理解了——神會透過不完美的人、事、物,甚至我們的環境,來使我們更加榮耀,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更能效法祂兒子的樣式,也就是更像主耶穌。這實在是美好且榮耀的事。

我想起一個故事,關於西班牙的一位插畫家所創作的繪本。故事裡有一隻非常愛美的綿羊,名叫Laura。它有一身漂亮的羊毛,常常受到稱讚。但有一天,它的毛被剪掉後,光禿禿的,新長出來的毛又細又軟,甚至打結,看起來一點也不美。Laura因此很難過,便躲到山上。直到有一天,一隻小鳥的蛋掉在它的羊毛裡,而它那看似雜亂的羊毛,竟然包裹著這顆蛋,保護它並幫助它孵化。最終,這只小鳥平安出生,並與Laura成為了好朋友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或許我們曾經像Laura一樣,失去了自己認為珍貴、受人讚賞的東西,因而感到痛苦;或者我們覺得自己平凡、不被接納,缺乏信心,不敢面對他人的目光。但你是否想過,這些"不完美"其實是為了幫助我們成長,甚至能孕育出新的生命?

在2025年的新篇章裡,我希望我們都能一起學習:儘管生活或環境有不完美之處,但神能使萬事互相效力,叫愛祂的人得益處。讓我們在不完美的事物中,依然能看見祂的旨意、恩典,以及祂對我們個人的愛。相信祂會把最好的賜給我們,也讓我們學會感恩。

現在,請你安靜下來,向神獻上感謝——感謝祂即使在你經歷艱難時依然陪伴你,從未離開。如果你想到一首詩歌,或有什麼話想對神說,不妨再次回到主面前,向祂傾訴心聲,好嗎?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