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 (56):主最欣賞我們內裡的美麗

今日想與大家一同誦讀的經文是《詩篇》第二十五篇第六節:「耶和華啊,求祢記念祢的憐憫和慈愛,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。」我鼓勵大家將這節經文背誦並牢記於心。這裡提到,神對我們的愛是自亙古以來便存在的。因此,當我們一再說「神是從亙古到永遠都愛我們」時,這句話是極有根據的。我深信,在我尚未出生,甚至在很久很久以前,神已經想到我,並且愛上了我。

這節經文特別提及神的憐憫。憐憫不僅僅是同情,更是看到人的需要、缺乏與不足。極其寶貴的是,神自亙古以來已經看見我們的需要,並且親自來到世上,填補我們的缺口。祂知道我們因犯罪而痛苦,會落在滅亡之中,但祂早已在亙古之時憐憫我們,並計劃為我們成為人,擔當我們的罪。

此外,經文亦提到神的慈愛。祂不僅憐憫、同情我們,更是深愛我們。天父以父子親情之愛愛我們,主以良人佳偶的愛戀慕我們。這份情愛原來是自亙古以來就存在的,極其寶貴。

在中國春秋時期,有一則故事:魯國國君孟孫帶著隨從外出打獵,其中一位臣子名叫奏巴西。孟孫在狩獵途中捕獲一隻可愛的小鹿,十分高興,便吩咐奏巴西將小鹿帶回宮中。奏巴西在回宮途中發現有一隻大鹿跟隨在後,不斷發出哀鳴,才知道這大鹿是小鹿的母親。奏巴西不忍心將母子分離,便將小鹿放生。孟孫回宮後發現小鹿不見了,質問奏巴西。奏巴西答道:「我實在不忍心將小鹿帶回宮中,使牠與母親分離,所以放牠回歸母親。」孟孫聽後非常憤怒,將奏巴西逐出宮外。三個月後,孟孫卻又派人請奏巴西回宮,並任命他為自己兒子的老師。魯國的大臣們感到不解,便詢問孟孫原因。孟孫回答:「你們看,奏巴西對一隻小鹿尚且有憐憫之心,若將我的孩子交給他教導,我當然可以放心。他寧願自己獲罪,也不願傷害小鹿和牠的母親,所以他最適合做我孩子的老師。」

這故事說明,一個人若能看見他人的優點與內心美善,而不僅僅看重外在能力,其品格之美就能從行為中流露出來。弟兄姊妹,我們有一位極其憐憫我們的神。你可曾想過,這位全知的神——自亙古以來的主——祂也看見我們的內心。盼望我們都愛這位憐憫我們的神,也能以憐憫的心腸去愛身邊的人。

弟兄姊妹,主最懂得欣賞我們,祂最了解我們的優點和長處。無論我們過去有過多少軟弱或失敗,在主眼中,我們都是獨一無二、極其寶貴的佳偶。祂最明白我們愛祂的心,最欣賞我們內裡的美麗。主真的最了解我們,盼望我們都能放心將自己的人生交給祂,因為祂充滿憐憫與慈愛,這份愛自亙古以來就常存。讓我們一同享受主耶穌、天父對我們這份永恆不變的